對植物病菌存活能力的研究
植物生長發育中最害怕就是病菌及蟲害,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常用植物B超儀來對植物進行檢測是否有病菌感染侵入。其實在自然界,每個生物都有其相應的適合度,即每個生物都有長期存在的相對能力,危害植物的病原物也不例外,它們的這種能力稱為寄生適合度:病菌的寄生適合度是指病菌基因型或群體長期成功地存在的相對能力,是對成功繁殖和生存的一種度量的這個提法是一個易為人們接受的概念。
1、寄生適合度:分短期適合度和長期適合度。前者也稱流行適合度,是指一個病菌基因型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與另一個寄主基因型相互作用的相對流行能力。后者為病菌長期存在的能力。寄生適合度是可以度量的,但不能單獨測定其絕對值,而只能通過測定它的某些已知屬性來估價相對寄生適合度,即某特定的病菌基因型在特定的寄主和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相對存活的能力。這些已知的寄生適合度屬性包括:
2、侵染效率:指一定量的接種體引致成功侵染的數量。這種屬性實際上是幾種微妙特性的綜合,包括泡子萌發率,芽管的存活;侵入點的成功發現;侵入成功率等。病原菌侵染效率的改變是寄生適合度發生變化的一個明顯信萬02。潛伏期:指病菌從侵染開始到產生接種體所需要的時間。它是多循環病害流行中最重要的適合度屬性之一,是病害流行成功與否的關鍵。
3、接種體產生指接種體產生的速度和數量,它是一個很重要的適合度屬性。它的提高可在幾方面表現出來:在廣泛的氣候條件中能順利地產生接種休;一定面積的寄主組織上能產生較大量的接種體;同一病組織上能重復多次產生接種休。
4、病部大小:在實際工作中常做為一個衡量指標,針對不同的病害,測定的部位也不同(如抱子堆大小,病斑面積等)。
5、非寄生存活:指非專性寄生菌在寄主活體以外的存活情況。它是流行學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決定病害的發生頻率和發病程度等。非寄生存活能力與寄生階段誘發病害的能力無相關性,說明在某一方面的適合度并不依賴另一方面的置合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