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面積測量常見的幾種方法
土地面積測量常見的幾種方法
一、土地測量工作范圍
1.邊界測量。邊界測量是指對非人工設置的自然邊界線進行的測量。地籍行政邊界及地籍區與地籍子區的部分邊界通常以天然地物、地塊為界線,如河流、山脊等。構成這些地物的邊界線,不外乎是折線和曲線(曲線點在圖紙上的偏差小于0.4毫米時,可視為直線),折線的轉折點和曲線的拐彎點,對構成地物的輪廓具有決定作用。
2.地塊測量。地塊測量是指以地塊為單位,對其位置(所處的地籍區域地籍子區)、權屬界線、界址點、面積、建筑物與構筑物等為內容,所進行的測繪工作。最終獲得地塊平面圖以及權屬界址點坐標、地塊面積等數據和資料。
3.建筑物測量。為新建、改建輸泄水渠道、人工航道而進行的測量工作。新建大型灌溉和供水工程的干、支渠道測量工作通常按下列程序進行:選線測量、定線測量、施工放樣和竣工測量。選線測量一般在規劃階段進行,可利用比例尺不小于1:25000的已有地形圖進行灌區規劃及沿線建筑物概略位置的布置,估算工程量和編制概算,進行渠線方案比較。
二、測量的主要方法
1.儀器的選擇。
1.1面積儀
面積儀是一個由測距儀、電子經緯儀、電子補償器、微處理機組合的一個整體。測量功能可分為基本測量功能和程序測量功能。基本測量功能包括電子測距、電子測角(水平角、垂直角);程序測量功能包括水平距離和高差的切換顯示、三維坐標測量、對邊測量、放樣測量、偏心測量、后方交會測量、面積計算等。面積儀的觀測數據為:水平角度、豎直角度、傾斜距離。
1.2 GPS
GPS衛星定位新技術的迅速發展,給測繪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也對地籍測量工作,特別是地籍控制測量工作帶來了巨大影響。應用GPS進行地籍控制測量,不要求通視,這樣避免了常規地籍控制工作點位選取的局限條件,并且GPS網狀結構對GPS網精度的影響也甚小。正由于GPS具有布點靈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等優點,才使GPS技術在國內各省市的城鎮地籍控制測量中得以廣泛應用。根據國家土地局頒布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網可布設為二、三、四等三角網,三邊網和邊角網,一、二級小三角網(鎖),一二級導線網及相應等級的GPS網,并且各等級地籍平面控制網點,據城鎮規模均可作為首級控制。四等網中最弱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及四等以下網最弱點(相對于起算點)的點位中誤差≤5cm。利用GPS技術進行地籍控制,沒有常規三角網(鎖)布設時要求近似等邊及精度估算偏低時應加測對角線或增設起始邊等繁瑣要求,只要使用的GPS儀器精度與等級控制精度匹配,控制點位的選取符合GPS點位選取要求,那么所布設的GPS網精度就完全能夠滿足地籍規程要求。
2.斷面法。
平均斷面法的計算方法是將兩相鄰斷面面積之和的二分之一乘以斷面間距來計算體積,然后以各部分體積的總和來計算工程量。它是一種近似的工程量計算方法,計算公式為式中:S1、S2—相鄰斷面面積,m2;D—相鄰斷面的間距,m;V—第段的工程量,m3;—總工程量,m3。
該方法計算簡單、易懂,被廣泛采用,也是目前我國現有規范中計算工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據《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的要求,用以計算工程量的地形圖或斷面圖必須是在現場實測的,斷面間距及位置布設應根據地形的變化確定或等間距確定,面積計算方法可采用解析法或圖解法。當采用求積儀計算面積時,應在同一圖紙上測量一塊標準面積以確定圖紙伸縮系數。規定兩次獨立測量同一區域的開挖工程量的差值小于5%(巖石)和7%(土方)時,可取中數(或協商解決)作為最后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