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玉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粉碎
在近幾年中,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很多國外的企業不斷的向國內涌進,其中也包括大量的農業檢測技術以及儀器。像玉米容重器就是很好的檢測儀器,我們使用在農業產品的檢測中,已經替代了傳統的人工檢測方法了。為此,玉米種子的破碎率作為直接影響種子凈度、出苗,導致減產的問題,已經成為業內人士共同關注的課題。 現筆者根據從業近 20 年對降低玉米種子破碎率的幾點思考與大家進行交流。
按照早追、少量、多次的原則進行,一般出苗后 10 d 至現蕾期進行,根據植株長勢調整追肥次數和用肥量,一般尿素施量為 120~225 kg/hm 2 ,適量追施鉀肥,補充硫酸鎂、硫酸鋅、硼酸等微量元素肥料。生長后期若植株出現早衰現象,應及時向葉面噴施 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生產中要掌握均勻而充足的供給水分,使土壤耕作層始終保持濕潤狀態。馬鈴薯生長的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平均保持在 80%左右最為理想。
其中苗期要保持在 70%~80%,收獲前保持在 65%~75%左右為宜 ;塊莖形成至塊莖增長階段必須保持在 80%~85%。 生產中應掌握小水勤灌的原則,如有條件最好采取噴灌、微灌方式;如條件不具備,采取漫灌時,每次灌水不漫過壟頂。結合墑情,在齊苗期、現蕾期、開花期、薯塊迅速膨大期各澆水 1 次。 每次灌溉后注意適時中耕松土。 在收獲前 7 d 左右要停止灌溉, 以確保收獲的塊莖表皮充分老化,以利貯藏。該技術適合集中連片的種植基地,適合機械整地、播種和采取的地塊。 實踐證明, 經過近幾年的示范推廣,該技術增產、穩產性較好,對提高山西省馬鈴薯種植管理水平、預防病蟲害發生、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種子生產基地已經轉向西北的甘肅、新疆。種子干燥是種子加工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工藝,科學合理制定操作規程是把握好干燥速率及干燥溫度十分重要的保障。 操作規程需充分考慮玉米果穗或籽粒脫水過快導致種子裂紋,造成在后續加工中種子破碎。 一般果穗干燥速率宜控制在 0.3~0.4 %/h, 籽粒干燥速率控制在 0.5~0.8 %/h。 干燥溫度以 43 ℃為宜,最高不超過 45 ℃。要避免加工人員簡易操作,導致干燥速率及干燥溫度控制不當造成種子裂紋。
傳統的包衣機是采用離心甩盤對藥物進行霧化,種子經過霧化室時會產生破碎,在攪拌室內螺旋攪輪也要產生破碎,而鍋式包衣機由于其結構原理的特殊性可使破碎有效降低。總之, 玉米種子破碎后從加工設備上是無計可施的,只能加大篩孔,提高凈度,這樣導致損耗加大,成本增高,是每一個種子企業都不愿看到的現實。 通過科學合理、層層把關操作,降低玉米種子干燥、脫粒、輸送、包衣等環節造成的破碎,將有效提高種子的商品性、出苗率和產量,使其成為提升種子企業形象和核心競爭力的又一有效途徑。中國糧食儀器網 http://m.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