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生物的防御系統
20世紀初期中國的農業發展主要的目的就是解決大家的溫飽問題,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在農業科技上已經做出了很明顯的成效了,為此很多傳統的方法已經漸漸的唄先進儀器所取代,節省了不少人力和物力。但是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伴隨著環境的問題,植物生長的土壤被破壞已經使得我們不得不進行人工施肥了,這樣對土壤本來的自身結構也造成了一些危害。而且近年來植物的病害也是在不斷的上升,我們都是用植物病害快速診斷儀來完成檢測的。人口不斷增加,可耕地面積在減少,人們賴以生存的資源逐漸枯竭,這種趨勢不可逆轉。
因而,近期發展與長期發展的矛盾愈來愈突出。這就要求人們不斷尋找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以玻璃溫室和塑料大棚溫室為基礎的設施農業為充分利用自然光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提高農民的收益部分地解決了人口對土地的壓力,但這些棚室中固有的缺點也逐漸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如棚室土壤鹽化,二氧化碳虧缺, 土傳病害逐年加重等連作障礙嚴重制約著棚室農作物的收益。
與大田環境相比,棚室是一個較為封閉小環境,它有自身的環境特點,如溫度高,濕度大,空氣不流通,施肥水平高等。這些特有的環境特點為病原菌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場所,也決定了溫室植物病害的發生規律與大田作物發病規律不同。第一,由于溫室的溫度高,濕度大,高肥種植致使作物生長旺盛,病害潛育期短,流行速度快,致使在早春時,多種作物的灰霉病發生嚴重,在夏季時,多種作物白粉病發生極其嚴重,如玫瑰、南瓜等的白粉病幾乎達到覆蓋所有葉片的程度。
第二,同一種作物多種病害常常同時混合發生。第三,棚室植物病原菌有累積效應。由于棚室內追求最大經濟利益,將作物的種類常限定在很少的幾種高效作物中,致使常用的輪作防治植物病害的措施在棚室中很難采用。病殘上的病原物在棚室中積累愈來愈嚴重,特別是土傳的根部病害常導致部分棚室不能再種植同一種作物的程度。生產上為了防治這些積累性病害,不得不反復施用化學農藥或采用土壤薰蒸劑進行土壤消毒,這樣一方面破壞了土壤中的微生態,另一方面嚴重污染地下水。第四,病害周年發生,沒有明顯的越冬越夏現象。
長期以來,化學農藥作為防治棚室中植物病害的主要方法。但是,棚室中的植物病害發病快、周年發生等特點,決定了化學防治上用藥次數多,有效安全期短,這與棚室中蔬菜作物的收獲期短,食用安全原則相違背,特別是頻繁用藥,增加了病原物的抗藥性,以致用藥濃度常高于規定的用量5~ 10倍。因而,為了棚室農業持續發展,人們不得不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反思和長遠思考。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已具備這種條件。即它無污染,不會引起病原產生抗性,效果長,尤其是用于土傳病害防治的制劑,一旦施入土壤,就會在土壤中存活和繁殖較長時間,起到較長時期抑制病害的作用。
設施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一個新的生長點,而其可持續發展是追求的新目標。盡管生物防治棚室中植物病害也與防治大田植物病害一樣,存在著見效慢、用法不及化學農藥簡便和防效不夠穩定等局限性,但隨著人們對化學農藥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及對自身健康的關心,可以預料,設施條件下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生防制劑的種類會不斷增加,制劑類型也更富多樣性,施用量也會明顯增多。中國糧油儀器網 http://m.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