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不同地區二氧化碳含量差異的原因
我國不同地區二氧化碳含量差異的原因
用二氧化碳檢測儀對我國各地區二氧化碳含量進行檢測記錄對比可以發現:由于氣溫、氣壓、濕度變化的影響,我國各地近地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密度也有明顯的季節變化。高值出現在最冷月,低值出現在最熱月,年振幅隨年溫差的增大而增大。如北京近地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密度1月為0.64毫克/升,最高了月為0.55毫克/升,1月與了月相差0.09毫克/升,為年均值的15萬。東北等地變化較大,年振幅近于平均值的20拓,但這些地區冬季無露地作物生長,意義不大。我國南方二氧化碳密度年振幅較小,廣州1月為0.60毫克/升,7月為0.55毫克/升,相差0.05毫克/升,不到年均值的9拓。這些地區冬夏均有作物生長,二氧化碳供應無懸殊差別。高原地區的年變化雖然不太大,但也以生長季的密度為小,對作物的有機物生產有所影響。
從我國各地近地層空氣的二氧化碳密度來看,生長季了月多數地區密度不于平原地區的80廠。基本可保證光合作用的需用。只青藏高原地區密度較低,這里農業主要集中在海拔3000一4000米的河壩區,近地層空氣中二氧化碳密度只有0.41一0.37毫克/升,拉薩海拔36了米,0.38毫克/升,約為平原地區的2/3,已低于正常量的80萬,巳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從報道的最高產量推算,冬小麥返青到成熟期間的日光合產物積累量,拉薩等高原地區低于北京等平原地區。而目前高原地區一季喜涼作物產量較高,這主要是由于光溫有利,特別是生長期長等原因造成。假如二氧化碳濃度再高些,情況會更好。
所以在高原,特別是青藏高原農區更需注意增施有機肥料,一方面改善作物的養分供應,另一方面盡量彌補二氧化碳供應的不足。值得指出的是,高原地區太陽輻射強,發展溫室的氣候條件優越。在溫室栽培中如采用二氧化碳施肥,增產的效果可能很顯著。在生產中可進一步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