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玉米產量跟容重的四個因素
1 葉面積與產量的關系
在玉米群體生長過程中,葉面積指數由小到大,一般在抽雄期前后達到最大,以后又下降。但是,不同的品種、不同產量水平的玉米群體,其葉面積指數有一定的差異。一般來說,在一定的范圍內,提高葉面積指數,即提高種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的產量,例如,采用緊湊型玉米品種,葉面積指數可以提高到5以上,種植密度可以增加到每畝5000-6000株,產量有突破1000公斤的可能,但采用半緊湊型或平展型品種,葉面積指數和種植密度要相應低一些。
合理的葉面積指數是相對的,隨著生產條件的改善,玉米雜交種的更替,合理群體葉面積指數在不斷地變化。在20世紀60年代對玉米單產375kg/畝左右的高產田進行研究,最大葉面指數為3.0-3.5,單產近500kg/畝的高產田為3.5-4.0;進入20世紀70年代末,單產超500kg/畝田塊的合理葉面積指數一般為4.0-4.5;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玉米雜交種的改良、株型改善,產量突破1OOOkg/畝,最大葉面積指數達到5以上。
2 光合勢與玉米產量形成的關系
提高葉面積指數雖然可以提高玉米的產量,但還需要較長的光合時間,而衡量光合時間的指標是光合勢,單位為平方米/(日)。一般來說,在一定的范圍內,群體光合勢越大,光合時間越長,則玉米的產量就越高。據研究認為:在生產上適期使用穗肥,可以擴大和保持葉面積穩定期的光合勢;巧施粒肥,可以減緩葉面積的衰亡期,保持較大的光合勢,是奪取玉米高產的重要措施。
葉面積與光合時間的乘積為光合勢。在一定范圍內,群體光合勢越大,光合作用的時間越長,產量就越高。但是,產量隨光合勢的增大而提高與品種的增產潛力、地域條件和栽培措施都還有密切的聯系。
3 凈同化率對產量形成的作用
凈同化率是指每天每平方米的葉片所積累的干物質的多少。
據研究認為:隨著玉米種植密度的增加,每片葉片所接受的光強度將逐漸降低,而單位葉面積的凈同化率也降低。因此,要提高玉米的產量,必須從增加肥水、合理密植、提高葉面積指數、增加光合勢著手,同時也要注意采取栽培措施,提高后期凈同化率,使葉面積指數、光合勢和凈同化率協調發展,才能使光合勢和凈同化率的乘積達到最大限度,并改善光合產物的分配和減少其消耗。
4 光合勢、凈同化率、經濟系數與玉米產量的關系
玉米經濟產量(籽粒產量)是光合勢、凈同化率和經濟系數的乘積。據研究認為:隨著玉米經濟產量的提高,光合勢和經濟系數相應提高,而凈同化率則有所下降。一般來說,在每畝500公斤的產量水平以下時,玉米高產栽培的主攻方向應當是提高光合勢和經濟系數;在每畝要達到500公斤以上的產量水平時,玉米高產栽培的主攻方向應當是提高玉米凈同化率。
經濟產量是光合勢、凈同化率與經濟系數的乘積。隨著玉米經濟產量的提高,光合勢與經濟系數都相應增高,而凈同化率則有下降的趨勢。
玉米相關儀器:玉米容重器 玉米小麥容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