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真空數粒置種儀探究影響西瓜種子質量的遺傳因素
使用真空數粒置種儀來探究影響西瓜種子數量的遺傳因素,通過正確選擇親本,從而配制出少籽的西瓜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選取8個基因型純合、性狀穩定的高代自交系材料作親本,分別編號AH.2004年配制雜交組合12個,2005年春將8個親本和12個雜交組合同時播種,試驗于3月12日育苗,4月8日移栽定植于大田,親本材料每份20株,雜交組合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每小區11株,小區面積11畝。
田間管理及整枝打權、留果方式及節位均按常規方法進行,統管理,開花期人工的自花授粉。采收期選取果實大小均勻,能充分表現出品種特性的果實,每份材料選果5個,調查單瓜種子粒數,使用真空數粒置種儀和種子數粒儀計算每份材料的種子千粒重。
2 結果與分析
2.1 親本種子數量的比較
分年度調查每份材料的單瓜平均種子數及千粒重,再取兩年平均值,得到8個親本的單瓜平均種子粒數及千粒重。由表1可以看出,8個親本材料的單瓜種子粒數和千粒重差異較大。單瓜種子粒數在151467粒之間,其中E、G、H單瓜種子數較少,少籽性狀明顯;而材料A、B、C、D、F單瓜種子粒數較多,呈現多籽性狀。種子千粒重在5512攤之間,A、E、F千粒重大,為大型種子;B、D、C、G、H種子千粒重較小,屬中型種子。
2.2 F1代種子數量性狀
F1代種子數量統計方法同親本材料。計算出每個雜交種種子數量的離中優勢和超親優勢。由表2可以看出:
單瓜種子數量在208746粒之間,其中有5個組合表現為正向離中優勢,表明其種子數量多于雙親種子數量平均值;有7個組合表現為負向離中優勢,表明其種子數量少于雙親種子數量平均值。表現為正向離中優勢的組合數量接近于表現為負向離中優勢的組合數量,說明F,代種子數量多于或少于雙親均數的機率相差不大。
在超親優勢方面,有7個組合表現負向超親優勢,表明這些組合的種子數量少于其大值親本;有5個組合表現為正向超親優勢,表明這些組合的種子數量多于其大值親本。負向超親的組合稍多,且與正向超親組合數量接近,說明Fl代的種子數量少于大值親本的機會稍高于多于大值親本的機會,而機率差別不大。在7個具有負向超親優勢的組合中(超親值分別為53.1%、49.9%、31.4%一25.0%、一24.8%、一6.6%、一5.4%)。除組合BxG(一9.9%)種子數量少于低值親本外,其余6個組合種子數量均稍高于低值親本。
3 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FI代種子數量與雙親種子數量的多少關系不大。即雙親種子數量多少不能決定F:代種子數量;而雙親種子千粒重差別越大,Fl代出現少籽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育種實踐中,應盡可能選擇種子大小差別較大的親本材料進行組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