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洪澇災害后的癥狀及補救措施
一、水稻遭受洪澇危害的癥狀。
1、雙季晚稻分蘗期受淹后的癥狀。
稻株腳葉壞死,呈黃褐色或暗綠色,心葉略有彎曲,水退后有不同程度的葉片干枯,但不會引起腐爛死亡。
2、水稻孕穗期受淹后的癥狀。
孕穗期間是水稻一生中對外界環境抵抗能力最弱的時期,對外界不良條件反應極為敏感,此時受淹會出現爛穗、畸形穗等現象。同時沒有死亡的幼穗穎花和枝梗退化嚴重,抽穗后白稃多,甚至會出現畸形穗。而且抽穗和成熟期推遲5~15天,每穗粒數減少,癟谷增多。由于主莖幼穗傷亡,頂端生長受阻,使稻株地上部莖節的潛伏芽萌發成分蘗,這種高節位分蘗,一般在水退后2~3天內出現。由于主莖受澇衰敗,養分供應不足,所以每穗粒數減少,結實率很低,最后導致嚴重減產。
3、水稻灌漿乳熟期受淹后的癥狀。
水稻在此期受淹后,下部葉片枯萎,頂葉呈黃綠色,谷粒灰色有乳漿,少數谷粒在穗上發芽,千粒重下降,米質變劣,發芽率降低。
水稻灌漿乳熟后期受澇,空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莖稈纖細,容易倒伏造成減產。水稻受淹時,如果水層不淹沒心葉,則還有收成,如果淹沒心葉,則受災嚴重;混濁的水比清澈的水危害重;水流速度大,容易使水稻倒伏,所以危害大;水溫高,植株呼吸作用旺盛,體內積累的營養物質消耗快,所以危害加重。
二、補救措施。
1、鑒定水稻是否死亡。
判定方法:水剛退時,輕拔水稻能齊根拔斷的,是死亡的現象;如果水稻不能輕易拔斷,表明還有生機;水退后,早晨到田間檢查,如果水稻葉尖有吐水現象,表示還有生機,可以確定水稻沒有死亡;同時,注意檢查水稻基部是否堅硬,用手捏基部,基部堅硬的表示仍然有生機,如果已經軟糊,表明水稻已經死亡;水退后,如果遇到天晴風燥,水稻倒伏枯萎表示已經死亡。
2、水稻受澇災后的田管措施。
(1)盡早排水搶救。
澇災后應立即組織人力,集中一切排水設備,進行排水搶救。先排高田,爭取讓水稻葉尖及早露出水面,盡量減少受淹天數,減輕損失。但在排水時應注意,在高溫烈日情況下,不能一次性將水稻田水排干,必須保留適當水層,使水稻逐漸恢復生機。如果一次性排干田水,容易造成水稻枯萎,反而加重損失;如果在陰雨天,可以將田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水稻恢復生長。
(2)打澇飄浮物,洗苗扶理。
受澇水稻退水時,要隨退水撈去漂浮物。同時在退水剛露出葉尖時,要不斷進行洗苗。最好用汽油機噴霧器向水稻噴清水洗苗,洗去沾在莖葉上的泥沙,對水稻恢復生機效果較好。噴水時要注意對葉部噴不能對莖稈噴。噴清水洗苗時,要根據莖葉沾泥情況盡量加大用水量。一般在水質混濁、泥沙多的地區,泥沙容易壓傷水稻,可以根據退水方向潑水洗苗扶理,結合清除爛葉、黃葉。
(3)輕露田,補施肥料。
排水后水稻恢復生機,就要進行1次輕露田,隨后結合灌淺水補追1次速效肥料。一般處于分蘗期的水稻可追施尿素和氯化鉀各75公斤/平方公頃。如果處于孕穗期,應在破口前3~5天,補施尿素37.5公斤/平方公頃。抽穗后進行1~2次根外噴施磷鉀肥等葉面肥。后期堅持淺水濕潤灌溉。
(4)加強病蟲害防治。
水稻受撈后,白葉枯病和紋枯病可能重度發生。要及時用藥防治,盡早封鎖白葉枯病的發病中心,藥劑可選用葉青雙、多菌靈等;紋枯病防治可選用井岡霉素、紋枯清等藥劑。藥劑用量應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用量使用。
3、受災稻田的補改種技術
(1)改種“早翻晚”。
“早翻晚”即利用早稻品種感溫性強的特性作為晚稻種植,可實現遲播早熟,也能獲得較理想的產量。該技術適宜在沿江、江南和江淮南部地區推行。播種時注意種子質量,應選用上年收獲的早稻種子,對今年剛剛收獲的早稻種子,必須曬2~3天,以打破休眠期,提高發芽率。種子以浸種催芽至破胸露白為度。
改種前對殘茬和雜草多的田塊應選用觸殺型的滅生性除草劑進行除草,如克無蹤等,排干田水后嚴格按照說明書
用量進行噴霧,間隔2~3天即可播種。改種以退水后免耕催芽水直播方式為主,播種量150~187.5公斤/平方公頃,將種子均勻撒在田面上即可。對退水遲又有異地育秧條件的,可以在退水后立即免耕移栽。秧齡宜在15天以內。不論直播還是移栽,都應采取免耕方式進行。
(2)改種旱作物。
可以選擇改種甘薯、早熟玉米等,一般江淮南部和江南地區的栽播期下限為7月底至8月初。如果近期降雨過大無法及時翻耕時,可采取免耕平地栽播甘薯和點播玉米的方式,等到墑情適宜時再扶壟、中耕。http://m.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