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發芽初期葉綠素的合成
植物的幼苗在黑暗的情況下進行生長的時候,是會表現出不同的生長特性的。在黑暗的條件下,幼苗的生長是比較快速的,并且在頂端會形成一個彎曲的結構,葉片的根部就會出現發育不良的現象。葉片就會出現淡黃色的,我們可以使用葉綠素儀來對其進行檢測,了解其中含量。植物幼苗生長在光照條件下的發育過程稱為光形態建成,植物幼苗在形態上表現為下胚軸伸長生長受到抑制,頂鉤伸直,子葉快速展開并轉綠,前質體或黃化質體發育成葉綠體。
植物幼苗從暗形態建成向光形態建成的轉變是幼苗脫黃化過程,光在這個發育轉變過程起著重要的/開關作用。葉綠體是表現植物細胞典型特征的重要細胞器, 由于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葉綠體起源和發育的研究倍受矚目。植物幼苗葉片發育過程最明顯的標志是葉綠體的發育, 葉綠素生物合成在葉綠體發育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闡明被子植物幼苗發育初期Chl生物合成過程對了解光系統組裝和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采用光照和抗生素處理綠豆黃化幼苗,觀測幼苗轉綠過程Chl含量的變化,其目的是為了闡明植物幼苗轉綠過程Chl生物合成與光照的關系,同時為Chl生物合成和葉綠體發育過程質體和細胞核調控機制的研究提供一些實驗數據。
從綠豆幼苗葉片Chl a和Chl b含量的變化曲線來看,在幼苗脫黃化初期(從黑暗到連續光照48h), 光質對Chl的生物合成的具有明顯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合成時間和合成速度上。在幼苗葉片脫黃化過程最初照光4h內,單色光有利于Chl a的合成;同時單色光能夠使Chl b合成提前;幼苗照光36h以后,單色光不利于幼苗葉片Chl的累積和幼苗生長。
在脈沖光處理過程中, Chl的生物合成與光量呈正相關;BL脈沖光在綠豆幼苗脫黃化過程有利于Chl b的生物合成。在綠豆幼苗脫黃化初期的12h內, Sm 不影響Chl a的生物合成過程,也不影響Chl b的合成;12h以后, Sm表現出對Chl的生物合成產生抑制作用。在光照2 h內,CH沒有抑制Chl生物合成,光照2 h后,CH對Chl生物合成具有明顯的影響。中國糧油儀器網 http://m.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