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氣候室的國內外研究狀況
人工氣候室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儀器設備,在人工氣候室里面可以人工模擬出各種各樣的氣候,以滿足不同試驗及科學研究的要求,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工氣候室的國內外研究狀況。
人工氣候室的優點是:體積小,成本低,安裝運輸都很方便,工廠可定型批量生產;同時隨著工藝水平的改善,可不斷改型更新,提高精度。缺點是體積小,有效空間一般只有幾立方米,難于進行大型綜合實驗。
實驗小室的大小和結構布局各國的人工氣候室,各有特色,但也有些共同之處。如每個實驗小室多為正方形或長寬相差不太大的長方形;邊長一般不超過3一5米(也有例外)。因為小室過大,‘精度不易提高,室內要素的分布也不均一;房間過小,則容積太小,不便進行實驗。另外,沿墻壁處的氣象要素的分布情況,與房間正中央總有些差異,在同樣面積的情況下,使房間近于正方形,對減少這種差異是會有幫助的。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建立的人工控制環境調節實驗室(簡稱CERES),是專用型人工氣候室的一個較有代表性的設施,它在空調方式、結構組織上有很多獨特之處。CERES使用面積的2/5采用“帕薩迪納式”,即設有很多條件恒定的實驗室。在其余的3/5面積里,采用在實驗室內放入多個人工氣候室的辦法。每個生長箱可根據實驗者的要求,隨意進行個別調節。采用這種雙重結構,具有很多優點,后建的專用型人工氣候室中,也有不少仿效這種方式的,并習慣地稱為“堪培拉式,’o如果單用“帕薩迪納式”,可供選擇的環境條件組合很有限,而且會有很多實驗人員不斷出入同一實驗室而影響控制效果,而采用室內套生長箱的辦法,就可以在生長箱的可調范圍內任意調節,同時還可以減少干擾,提高精度。
同時,“堪培拉式”不需要將實驗植物由一個實驗房間移至另一房間,可節省搬遷勞力和設備,避免因搬遷而帶來的不利影響。
自然光照玻璃室總是建在建筑物南側,有利于采光(在南半球,則方向正好相反)。同時,這種自然光照室多為北高南低的一面坡結構。為便于操作,其南側一般與人的身高相差不多,北側的高度應考慮與其它房間配合銜接。在積雪嚴重地區,自然光照室頂棚玻璃的坡度可適當加大些。在各自然光照室北側,一般修一條較寬的走廊,以便在實驗過程中的運輸活動。人工光照室多設在北側,空調機械室以設在地下室的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