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不同類型蔬菜農藥殘留的對比
廊坊市不同類型蔬菜農藥殘留的對比
1 蔬菜中農村殘留的監測方法
1.1 監測范圍全市蔬菜生產基地、與北京實施/場地掛鉤0企業及市區各大超市、批發市場的蔬菜樣品。
1.2 采樣方法及時間每周選取一個超市、一個基地、一個市場,對正在上市的蔬菜隨機抽樣,平均完成100個蔬菜樣品的監測。
1.3 分析方法采用NY-Ⅱ型農藥殘留速測儀,對蔬菜樣品中的農藥殘留情況進行檢測,通過分析蔬菜樣品中殘留農藥對丁酰膽堿酯酶的抑制率,快速測定有機磷、氨基甲酸脂類農藥在蔬菜中的殘留量。
2 不同類型蔬菜中農藥殘留的情況對比
2.1 不同種類蔬菜的農藥殘留情況
在全年的監測周期中,共監測蔬菜樣品5292個,合格樣品5052個,總合格率9515%,其中綠葉菜類蔬菜樣品1795個,合格率9219%;茄果類蔬菜樣品1430個,合格率9719%;瓜類蔬菜樣品970個,合格率9716%;豆類蔬菜樣品412個,合格率9614%;蔥蒜類蔬菜樣品240個,合格率8313%;根菜類蔬菜樣品445個,合格率9819%.(見圖1)監測的超標樣品共240個,其中以綠葉菜類居多,有127個,占所有超標樣品的5311%;其次為蔥蒜類40個和果菜類30個,分別為超標數的1617%和1215%,因此在以后的抽檢中,要有選擇和有側重點地進行抽樣檢測。
不同種類的蔬菜農藥殘留情況不同,與其實際用藥情況有密切聯系。一方面,綠葉菜類蔬菜生長周期短,且多數為露地生長,病蟲危害嚴重,再加上個別菜農科學用藥意識淡薄,一味追求蔬菜外觀質量和速效,往往盲目增加施藥次數和農藥使用濃度;另一方面,沒有按照不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來控制上市時間,如油麥菜、油菜等施藥后2、3天就上市,而很多農藥的安全期在3天以上,因此造成監測結果超標。
2.2 不同季節蔬菜的農藥殘留情況
在全年監測周期中,超標樣品共240個,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出現超標樣品數分別為42、70、85、43個,分別占全年超標樣品的1715%、2912%、3514%、1719%.從圖2中可以看出,第一、第四季度的蔬菜樣品檢測合格率較高,達96%以上;第二、第三季度的蔬菜樣品檢測合格率較低,為94%.可見,超標樣品較集中出現在第二、第三季度,說明蔬菜樣品農藥殘留與當地溫度氣候及病蟲害發生規律有關。冬春季節氣溫低,氣候干燥,不利于病蟲害發生,也隨之減少了用藥量;夏秋兩季高濕高溫,為各種植物病菌和害蟲繁殖創造了條件,使菜農增加了用藥頻率,因此提高了樣品超標的概率。
2.3 不同來源蔬菜的農藥殘留情況
在全年監測周期中,來源于蔬菜生產基地的檢測樣品1358個,合格率為9710%;來源于市區內各大超市的抽檢樣品1925個,合格率為9514%;來源于市區內主要蔬菜批發市場的抽檢樣品1352個,合格率為9317%;來源于與北京實行/場地掛鉤企業0的蔬菜樣品657個,合格率為9610%.
蔬菜生產基地多是市級標準化園藝場及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蔬菜生產全過程管理規范,菜農能按技術規程不使用違禁農藥,掌握蔬菜農藥安全間隔期,故合格率較高;場地掛鉤企業的蔬菜樣品大部分來自蔬菜生產基地,合格率也較高;市區內各大超市的蔬菜主要來自批發市場,而蔬菜批發市場的蔬菜樣品來源復雜,農藥超標較高。因此,在以后的監測中要特別針對薄弱環節,加大監測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