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來源與施用
來源: http://m.51wenwangwen.com/ 類別:實用技術 更新時間:2013-07-12 閱讀次
【本資訊由中國糧油儀器網提供】 二氧化碳的肥源及其生產成本,是決定在設施生產中能否推廣和應用二氧化碳施肥技術的關鍵。解決肥源有以下幾種途徑:
1.通風換氣法
在密閉的設施內,由于作物的光合作用,通過二氧化碳檢測儀的數據測量,中午前后CO2濃度會降至很低,甚至達到150ul·L-1,最快、最簡單補充CO2濃度的方法就是通風換氣,在外界氣溫高于10℃時,這是最常采用的方法。通風換氣有強制通風和自然通風兩種。強制通風是利用人工動力如鼓風機等進行的通風,自然通風就是利用風和溫差所引起的壓力差進行的。但這種方法有局限性,表現在設施內的曬濃度只能增加到與外界CO2濃度相同的水平,濃度再增高受到限制;另外,在外界氣溫低于10℃時,直接通風有困難,會影響室內氣溫。
2.土壤中增施有機質法
土壤中增施有機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不斷地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同時土壤中有機質增多,也會使土壤中生物增加,進而增加了土壤中生物呼吸所放出的二氧化碳。在不同的有機質種類中腐熟的稻草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最高,稻殼和稻草堆肥次之,腐葉土、泥炭、稻殼熏碳等相對較差。
3.人工施用
目前,國內外采用的二氧化碳發生源主要有燃燒含碳物質法、施放純凈二氧化碳法、化學反應法。
(1)燃燒含碳物質法:這種方法又分為3種碳源。一是燃燒煤或焦炭,1kg煤或焦炭完全燃燒大約可產生3kg二氧化碳,這種方法原料容易得到,成本低,在廣大農村發展潛力較大,并可在一定條件下實現溫室供暖與眼施肥的統一。但是如果煤中含有硫化物或燃燒不完全,就會產生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而且產生的二氧化碳濃度不容易控制。因此,在采用此法時,應選擇無琉燃煤,并注意燃燒充分,避免煙道漏煙。二是燃燒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這種方法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較純凈,而且可以通過管道輸入到設施內,但成本較高c三是燃燒純凈煤油,每升完全燃燒可產生2.5kg,這種方法易燃燒完全,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純凈,但成本高,難以推廣應用。
(2)施放純凈二氧化碳法:這種方法又分為兩種.一是施放固態二氧化碳(于冰),可將其放在容器內,任其自由擴散,而且便于定量施放,所得氣體純凈,施肥效果良好。但成本高,而且干冰貯運不便,施放后易造成干冰吸熱降溫,所以只適于小面積試驗用。二是施放液態二氧化碳,液態二氧化碳可以從制酒行業中獲得,可直接在設施內釋放,容易控制用量,肥源較多。液態二氧化碳經壓縮裝在鋼瓶內,可選用直徑1cm粗的塑料管通入設施內。因為二氧化碳的比重大于空氣,所以必須把塑料管架離地面,并每隔1—2m在塑料管上扎1小孔,然后把塑料管接到鈉瓶出口,出口壓力保持在1—1.2kg·cm-2,每天根據情況放氣即可,使用成本適個,在近郊菜區便于推廣。
(3)化學反應法:利用強酸(硫酸、鹽酸)與碳酸鹽(碳酸鈣、碳酸氫銨)反應釋放二氧化碳。近幾年,山東、遼寧等地相繼開發出多種成套的二氧化碳施肥裝置,主要結構包括貯酸罐、反應罐、提酸手柄、過濾罐、輸酸管、排氣管等部分,工作時將提酸手柄提起,并順時針旋轉90。
使其鎖定,硫酸便通過輸酸管微滴于反應罐內,與預先裝入反應罐內的碳酸氫銨進行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經過濾罐(內裝清水)過濾,氨氣溶于水,二氧化碳氣體被均勻送至日光溫室供農作物吸收。通過硫酸供給量控制二氧化碳生成量,二氧化碳發生迅速,產氣量大,操作簡便,較安全,應用效果較好。
此外,二氧化碳的固體顆粒氣肥以碳酸鈣為基料,有機酸作調理劑,無機酸作載體,在高溫高壓下擠壓而成,施人土壤后可緩慢釋放二氧化碳。據報道,每667m2一次施用量40—50kg,可持續產氣40d左右,并且一日中釋放二氧化碳的速度與光溫變化同步。該類肥源的優點是使用方便,省時省力,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空間分布較均勻。但是顆粒氣肥對貯藏條件要求嚴格,釋放二氧化碳的速度慢,產氣量少,且受溫度、水分的影響,難以人為控制。
1.通風換氣法
在密閉的設施內,由于作物的光合作用,通過二氧化碳檢測儀的數據測量,中午前后CO2濃度會降至很低,甚至達到150ul·L-1,最快、最簡單補充CO2濃度的方法就是通風換氣,在外界氣溫高于10℃時,這是最常采用的方法。通風換氣有強制通風和自然通風兩種。強制通風是利用人工動力如鼓風機等進行的通風,自然通風就是利用風和溫差所引起的壓力差進行的。但這種方法有局限性,表現在設施內的曬濃度只能增加到與外界CO2濃度相同的水平,濃度再增高受到限制;另外,在外界氣溫低于10℃時,直接通風有困難,會影響室內氣溫。
2.土壤中增施有機質法
土壤中增施有機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不斷地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同時土壤中有機質增多,也會使土壤中生物增加,進而增加了土壤中生物呼吸所放出的二氧化碳。在不同的有機質種類中腐熟的稻草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最高,稻殼和稻草堆肥次之,腐葉土、泥炭、稻殼熏碳等相對較差。
3.人工施用
目前,國內外采用的二氧化碳發生源主要有燃燒含碳物質法、施放純凈二氧化碳法、化學反應法。
(1)燃燒含碳物質法:這種方法又分為3種碳源。一是燃燒煤或焦炭,1kg煤或焦炭完全燃燒大約可產生3kg二氧化碳,這種方法原料容易得到,成本低,在廣大農村發展潛力較大,并可在一定條件下實現溫室供暖與眼施肥的統一。但是如果煤中含有硫化物或燃燒不完全,就會產生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而且產生的二氧化碳濃度不容易控制。因此,在采用此法時,應選擇無琉燃煤,并注意燃燒充分,避免煙道漏煙。二是燃燒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這種方法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較純凈,而且可以通過管道輸入到設施內,但成本較高c三是燃燒純凈煤油,每升完全燃燒可產生2.5kg,這種方法易燃燒完全,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純凈,但成本高,難以推廣應用。
(2)施放純凈二氧化碳法:這種方法又分為兩種.一是施放固態二氧化碳(于冰),可將其放在容器內,任其自由擴散,而且便于定量施放,所得氣體純凈,施肥效果良好。但成本高,而且干冰貯運不便,施放后易造成干冰吸熱降溫,所以只適于小面積試驗用。二是施放液態二氧化碳,液態二氧化碳可以從制酒行業中獲得,可直接在設施內釋放,容易控制用量,肥源較多。液態二氧化碳經壓縮裝在鋼瓶內,可選用直徑1cm粗的塑料管通入設施內。因為二氧化碳的比重大于空氣,所以必須把塑料管架離地面,并每隔1—2m在塑料管上扎1小孔,然后把塑料管接到鈉瓶出口,出口壓力保持在1—1.2kg·cm-2,每天根據情況放氣即可,使用成本適個,在近郊菜區便于推廣。
(3)化學反應法:利用強酸(硫酸、鹽酸)與碳酸鹽(碳酸鈣、碳酸氫銨)反應釋放二氧化碳。近幾年,山東、遼寧等地相繼開發出多種成套的二氧化碳施肥裝置,主要結構包括貯酸罐、反應罐、提酸手柄、過濾罐、輸酸管、排氣管等部分,工作時將提酸手柄提起,并順時針旋轉90。
使其鎖定,硫酸便通過輸酸管微滴于反應罐內,與預先裝入反應罐內的碳酸氫銨進行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經過濾罐(內裝清水)過濾,氨氣溶于水,二氧化碳氣體被均勻送至日光溫室供農作物吸收。通過硫酸供給量控制二氧化碳生成量,二氧化碳發生迅速,產氣量大,操作簡便,較安全,應用效果較好。
此外,二氧化碳的固體顆粒氣肥以碳酸鈣為基料,有機酸作調理劑,無機酸作載體,在高溫高壓下擠壓而成,施人土壤后可緩慢釋放二氧化碳。據報道,每667m2一次施用量40—50kg,可持續產氣40d左右,并且一日中釋放二氧化碳的速度與光溫變化同步。該類肥源的優點是使用方便,省時省力,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空間分布較均勻。但是顆粒氣肥對貯藏條件要求嚴格,釋放二氧化碳的速度慢,產氣量少,且受溫度、水分的影響,難以人為控制。
【中國糧油儀器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上一篇:人工氣候培養室7大優勢
下一篇:使用雨量記錄儀測量降雨量的方法

最近更新儀器
推薦儀器
相關新聞
熱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