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產量增加收購減少流通乏力凸顯
來源: 網絡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1-07-13 閱讀次
【本資訊由中國糧油儀器網提供】國家統計局7月11日發布公告說,2011年全國夏糧總產量為12627萬噸,比上年增加312萬噸,增長2.5%。夏糧增產主要得益于單產的提高以及西南地區糧食產量的恢復性增長。2011年中國夏糧因播種面積擴大增產糧食50萬噸,因單產提高增產糧食262萬噸。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27557千公頃,比上年擴大116千公頃,增長0.4%。同期,全國夏糧單產每公頃4582公斤,比上年增加94公斤,提高2.1%。冀魯豫等夏糧主產區單產穩步提高,云南、貴州兩省較大幅度恢復性提高,但甘肅、寧夏、新疆等省(區)夏糧單產下降較多。西南地區增產超過全國增產量的一半。西南四省市共增產186萬噸,約占全國夏糧增產總量的60%。其中,去年遭受嚴重干旱的云南、貴州兩省,今年共恢復性增產167萬噸。
據國家糧食局最新統計,截至6月30日,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四川、陜西、新疆10個小麥主產省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2011年新產小麥1309.1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830.8萬噸,占收購總量的63%),分別比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下降53.8%、52.1%、54.1%、28%。
今年我國夏糧增產是在遭遇嚴重自然災害情況下來之不易的。去年小麥播種之后即遇到干旱、后又遭遇冰凍,繼而春夏連旱。50年一遇,有的地方百年一遇的嚴重干旱,大大增加了糧食生產成本。對于生產資料不斷上漲而言,嚴重的干旱使種糧農民雪上加霜。讓農民稍感欣慰的,是今年小麥收購價高開。從中華糧網監測的情況看,當前六個小麥主產區新產中等白麥收購價格為0.96-1.08元/斤,混合麥收購價格為0.95-1.01元/斤,紅麥收購價格為1.02-1.09元/斤,均高于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白麥0.95元/斤、混合麥和紅麥0.93元/斤的水平。但是,好景不長,小麥收購市場的“僵持”狀況很快出現了。
在儲備企業儲備糧輪換基本完成、面粉加工企業收購資金用完、糧食購銷企業為數不多的籌措資金耗盡之后,小麥收購市場處于了基本停頓之中。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小麥市場價格高于最低收購價,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沒有啟動,糧食收購企業得不到政策性收購資金。在今年小麥質量好、未來市場也不錯的情況下,糧食企業愿意收,可是苦于沒有資金;農民愿意賣,但是價格下滑、不能拿到現錢,等待觀望。
小麥收購量連續5年的大幅度下降,對于國家糧食安全來說,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作為種植業中的弱勢產業,糧食生產對農民來講,越來越缺乏吸引力。雖然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購買大型農機具補貼,但是由于數額有限,折算到每斤糧食上,杯水車薪;生產資料的不斷上漲、抗災成本的大量支出,農民生產糧食的比較效益日益降低;務工收入的提高,使農民工大量外出。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到“十一五”末,我國農民工總數達2.42億人。2010年,農民工月均收入達1690元,比2005年的875元增長近一倍。而農民種植一畝糧食一年的收入,即使不計算勞動力投入,還不到1000元;農村年老體弱勞動力,既缺乏從事糧食生產所需要的體力,又缺乏科學技術,怎么不出現粗放經營、放棄經營,直至撂荒耕地的現象?
目前糧食生產和流通的矛盾,即生產的艱巨性和流通梗阻性問題,已經成為新時期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由于糧食流通不暢,有些地方的農民已經出現放棄糧食生產的苗頭。作為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國家有能力解決糧食流通的梗阻問題。控制國民經濟命脈的銀行絕對股份在國家手中,支持糧食收購的有專業的政策性銀行。現在的問題,關鍵是有關部門要及時出手,采取果斷措施,切實解決糧食收購資金問題,保持糧食流通有序進行,調動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據國家糧食局最新統計,截至6月30日,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四川、陜西、新疆10個小麥主產省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2011年新產小麥1309.1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830.8萬噸,占收購總量的63%),分別比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下降53.8%、52.1%、54.1%、28%。
今年我國夏糧增產是在遭遇嚴重自然災害情況下來之不易的。去年小麥播種之后即遇到干旱、后又遭遇冰凍,繼而春夏連旱。50年一遇,有的地方百年一遇的嚴重干旱,大大增加了糧食生產成本。對于生產資料不斷上漲而言,嚴重的干旱使種糧農民雪上加霜。讓農民稍感欣慰的,是今年小麥收購價高開。從中華糧網監測的情況看,當前六個小麥主產區新產中等白麥收購價格為0.96-1.08元/斤,混合麥收購價格為0.95-1.01元/斤,紅麥收購價格為1.02-1.09元/斤,均高于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白麥0.95元/斤、混合麥和紅麥0.93元/斤的水平。但是,好景不長,小麥收購市場的“僵持”狀況很快出現了。
在儲備企業儲備糧輪換基本完成、面粉加工企業收購資金用完、糧食購銷企業為數不多的籌措資金耗盡之后,小麥收購市場處于了基本停頓之中。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小麥市場價格高于最低收購價,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沒有啟動,糧食收購企業得不到政策性收購資金。在今年小麥質量好、未來市場也不錯的情況下,糧食企業愿意收,可是苦于沒有資金;農民愿意賣,但是價格下滑、不能拿到現錢,等待觀望。
小麥收購量連續5年的大幅度下降,對于國家糧食安全來說,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作為種植業中的弱勢產業,糧食生產對農民來講,越來越缺乏吸引力。雖然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購買大型農機具補貼,但是由于數額有限,折算到每斤糧食上,杯水車薪;生產資料的不斷上漲、抗災成本的大量支出,農民生產糧食的比較效益日益降低;務工收入的提高,使農民工大量外出。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到“十一五”末,我國農民工總數達2.42億人。2010年,農民工月均收入達1690元,比2005年的875元增長近一倍。而農民種植一畝糧食一年的收入,即使不計算勞動力投入,還不到1000元;農村年老體弱勞動力,既缺乏從事糧食生產所需要的體力,又缺乏科學技術,怎么不出現粗放經營、放棄經營,直至撂荒耕地的現象?
目前糧食生產和流通的矛盾,即生產的艱巨性和流通梗阻性問題,已經成為新時期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由于糧食流通不暢,有些地方的農民已經出現放棄糧食生產的苗頭。作為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國家有能力解決糧食流通的梗阻問題。控制國民經濟命脈的銀行絕對股份在國家手中,支持糧食收購的有專業的政策性銀行。現在的問題,關鍵是有關部門要及時出手,采取果斷措施,切實解決糧食收購資金問題,保持糧食流通有序進行,調動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中國糧油儀器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上一篇:品牌食用油調價有望月底明朗化

最近更新儀器
推薦儀器
相關新聞
熱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