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糧雜豆對糖尿病病人有利
研究表明,進食粗糧雜豆后血糖的變化要小于小麥和普通稻米,有利于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
糖尿病病人空腹和餐后血糖是否穩定、控制的好壞與否,與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多種因素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變化,其中膳食是與其關系十分密切的重要因素之—。飲食控制不好,則糖尿病治療的其他措施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在我們日常食用的眾多食物中,糖含量高的食物,也就是含碳水化物豐富的食物可以直接引起病人餐后血糖的較大變化,是與餐后血糖關系最為密切的—類食物。目前,多數糖尿病病人對此都十分清楚,—般都會注意控制飲食,尤其是限制碳水化物類食物即主食的攝入量。但近年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的碳水化物類食物對人體餐后血糖的影響是不同的,也就是維持餐后血糖穩定的能力不同。那么,糖尿病病人應該如何合理選擇這些碳水化物類食物呢?
碳水化物含量最豐富的是谷類、薯類、根莖類蔬菜、豆類及堅果類食物,其中谷類含70%—75%碳水化物,雜豆類(除大豆以外的豆類)約含50%~60%碳水化物。谷類中的小麥和稻米常作為主食,而較少食用的則是粗雜糧和雜豆類,如玉米、小米、紅米、黑米、高粱、大麥、燕麥、蕎麥、綠豆、紅豆、眉豆、赤小豆、扁豆、蕓豆、豇豆、豌豆等。
近年的研究表明,進食粗雜糧及雜豆類后的餐后血糖變化一般小于小麥和普通稻米,利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目前國外一些糖尿病膳食指導組織已建議糖尿病病人盡量選擇食用粗雜糧及雜豆類,可將它們作為主食或主食的一部分食用。但是這些粗雜糧和雜豆類維持餐后血糖反應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燕麥、蕎麥、大麥、紅米、黑米、赤小豆、扁豆等可明顯緩解糖尿病病人餐后高血糖狀態,減少24小時內血糖波動,降低空腹血糖,減少胰島素分泌,利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
此外,食物的性狀和烹調方法不同對餐后血糖反應的影響也不一樣。經高溫、高壓、粉碎、加水浸泡及其他方法加工處理后的食物餐后血糖反應較高。一般對同一種食物而言,其粉狀食物的餐后血糖反應要高于顆粒狀,如去除外殼而帶有谷皮的粗雜糧,及除去豆莢而帶有豆皮的雜豆類其穩定餐后血糖的能力較強。因此,膳食中多選擇完整的顆粒狀的粗雜糧和豆類有益于糖尿病的治療。但此類食物較粗糙,口感較差,—些人難以接受,因而要注意烹調方法。這些粗雜糧和雜豆類混合食用可以改善口感,同時也可起到互補作用,提高營養價值;在烹調過程中,應盡力保證食物顆粒的完整性,加熱、加壓時間盡可能縮短,可將這些食物制成粥或飯作為主食食用。
在飲食控制過程中,糖尿病病人只要注意選擇上述利于血糖穩定的粗雜糧及雜豆類食物做主食,其他治療措施一般都能達到較好的效果。此外,主食攝入時多選擇一些粗制食品,如小麥全粉、糙米,水果盡量生吃、帶皮吃,并盡可能增加蔬菜攝入量,也有助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http://m.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