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機的安裝調試與田間作業技術要領
近幾年來,在黨和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指引下,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高漲。尤其是在購機補貼政策的激勵下,農民紛紛購置農業機械從事糧食生產,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實踐證明,水稻生產機械化是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普及和推廣水稻生產機械化技術是農機管理部門的職責,學習和掌握水稻生產機械化技術是農民機手的迫切要求。現根據本人從事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多年的體會,談談水稻插秧機的選擇,安裝調試和田間作業操作技術要領,供大家參考。
一、水稻插秧機的選擇 目前在吉水縣推廣的插秧機,按操作方式來分,有步行手扶式插秧機和方向盤式即乘座式插秧機。按插秧速度來分,有普通插秧機和高速插秧機。按插秧機栽插行數來分,步行手扶式插秧機有2、4、6行,乘座式插秧機有4、5、6、8、10行等。如東洋PF455S和南通2Z—455型為步行手扶式普通插秧機。東洋P600和久保田SPU—68C型為乘座式高速插秧機。 東洋PF455S型插秧機作業行數為4行,它具有價格低廉(每臺價為1.7萬元),結構簡單,輕巧,整機重170kg,操作靈便,使用安全可靠,作業效率一般為2.5畝/小時。 東洋P600型插秧機作業行數為6行,它具有科技含量高,與步行手扶式插秧機相比,有舒適、高效率的優勢,作業效率一般為5畝/小時。但機器較笨重,整機重550kg,價格偏高(每臺價為9萬元)。 現在插秧機技術比較成熟,適合目前農村自然和經濟條件,適應水稻栽插的農藝要求。但對育秧技術標準化程度要求高,對插前大田耕整地要求嚴,對機手操作使用插秧機技術要求過硬。因此,農機手在選購插秧機時,應根據本地的自然條件,水稻作業面積,插秧機的作業效率以及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等,全面考慮確定選購步行手扶式插秧機,還是乘座式高速插秧機。
二、插秧機的安裝(以PF455S型插秧機為例) 1.整機安裝。插秧機的基本構造由發動機、傳動系統(變速箱),行走機構(轉向離合器、驅動輪)液壓仿形系統,操縱和調節機構,取秧量調節機構,移箱器等組成。出廠時,將這些總成部件包裝運到各地,購機戶應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按插秧機說明書的要求進行安裝。 2.安裝技術要求、安裝質量直接影響插秧機的工作質量。因此,安裝后應達到以下技術要求。 ①各運動件安裝后,轉動應靈活,無碰撞、汴阻現象,對運動件應加注潤滑油。 ②操縱手柄(桿)轉動靈敏,轉向離合器轉向自如,發動機油門操縱構應輕便,并能準確控制發動機轉速。 ③所有緊固的地方,都應按規定擰緊。離合器分離徹底,結合平穩。 ④各傳動部件,不允許有漏油現象,工作運轉應正常。 ⑤各間隙調整正確。如秧針與導軌插口側面的標準間隙為1.3—1.7毫米,秧針和苗箱側面的標準間隙為1.5—2.5毫米。 三、插秧機的試運轉 插秧機安裝調整后,要進行試運轉,在運轉中檢驗安裝質量。如果發現問題,應及時排除,使插秧機處于最佳技術狀態,投入作業。
1.按插秧機使用說明書的要求,給發動機加足燃油,對各部位加注機油或黃油。
2.起動發動機,待發動機運轉平穩后,讓插秧工作部件空運轉10—15分鐘,觀察是否運轉靈活。
3.按操作要求,駕駛插秧機在平整的道路上行走,觀察發動機的運轉情況。插秧機傳動機構、行走系統是否正常,轉向離合器是否轉向自如等。
四、插秧機的田間作業技術要領 下田插秧前還要對插秧機作一次全面仔細的檢查調試,以確保插秧機能夠正常工作。并要根據大田的肥力,水稻品種等,對插秧的株距、插秧的深度,每穴的秧苗株數進行檢查和調整。
1.插秧的株距、深度、株數的調整 ①插秧的株距調整。應根據水稻品種,秧苗大小,大田肥質,確定插秧的株距。株距通過株距調節手柄進行調整。它有3個檔位,標有70、80、90三個檔位,對應的株距為147毫米、131毫米、117毫米,每畝基本穴數分別為14000穴、16000穴、18000穴。 ②插秧深度的調整。根據農藝生產要求,機插秧深度應達到“不漂不倒,越淺越好”。早稻的插秧深度一般為10毫米,插秧深度調節是通過插秧深度調節手柄來調整,共有四個檔位,往上為淺,往下為深。還可通過換裝浮板支架上6個插孔來調節插深。 ③每穴秧苗株數的調整。水稻品種不同,每穴秧苗株數也不同。一般每穴秧苗為3—5株,如不對,應通過調節縱向取秧量和橫向送秧量來調節秧針取秧量,從而改變機插時每穴株數。調節手柄位置每調整一檔,就改變取苗量1毫米。手柄向左調,取秧量增多;向右調,取秧量減少。一般先固定橫向送秧的檔位位置后,再用手柄改變調整縱向取秧量,以保證機插后每穴合理的秧苗數。
2.插秧作業路線。科學的插秧作業路線,合理安排裝秧地點,可提高插秧作業效率。主要有兩種作業路線。 第1種:插秧時,先在田埂周圍留下一排即四行寬的余地。插秧地從田塊的左側下田插第一排。然后緊靠第一排,插第二排……。最后沿田埂四周插完留下的一排,插秧機再出田。 第2種:第一排直接靠田埂左側下田插秧,田頭兩邊留兩排即八行寬的余地,然后一排緊靠一排插秧,當插到田的右側時,留一排四行寬的余地,再把田頭兩排八行插完,再插田的右側留下的一排,插秧機再出田。
3.掌握操作技術,精心駕駛。這是提高機插秧質量,確保奪高產的重要環節。在插秧作業時,一是插秧機要保持勻速前進,不能忽快忽慢或頻繁停機。作業行走路線要保持直線性,行走中盡量不用捏轉向手把或猛烈扳動扶手架方法來糾正插秧機前進作業的直線性,以防急彎造成漏插或重插。二是邊插秧邊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排除。同時注意送苗輥在苗箱槽口的工作情況,若發現槽口有秧根或粘土,要及時停機清理,以防止影響插秧質量。
三是初裝秧苗或秧苗全部插完后,必須把插秧機苗箱移到最左或最右側,以保證栽插質量。
4.插秧機的維護保養
①每天作業后,要清理插秧機上的泥土雜物等。
②清理干凈后,檢查發動機、齒輪箱中的油料,不足時添加。對各運動、摩擦部位加注機油或黃油進行潤滑。
③檢查調整。對整機上各緊固螺絲。螺帽進行檢查,發現松動要及時緊固;對主離合器、插秧離合器、秧針與導軌的間隙、秧針與苗箱的間隙等進行檢查調整。
④整個操作作業過程中,機手要注意安全,對插秧機進行維護保養時,要在發動機熄火的情況下進行,以防發生事故。http://m.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