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方式與環境對小麥品質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在小麥栽培過程中,栽培的環境與施肥等都會對小麥的品質有很大的影響。降落數值測定儀對小麥淀粉酶的活性測定后發現,小麥品質受栽培技術影響比較大。
與平作相比壟作可以改善面粉的加工品質,而黑龍江省建國后一直沿用以平作為主體的小麥栽培方法。前人多數以冬小麥為材料,對于春小麥的研究鮮見報道。由于春小麥的生理特性與冬小麥明顯不同,因此,本研究以春小麥為試驗材料,設計了壟作與傳統平作的比較試驗,探討壟作對高緯度地區春小麥品質的影響。以期為黑龍江省春小麥的優質栽培提供技術支持。
面團形成時間是指從加水到譜帶達峰值所需的時間,形成時間短,說明面筋量少質差。從4可以看出,壟作可以延長形成時間,但亦未達到顯著水平。
面團穩定時間是指譜帶從進入500BU到離開500BU所經歷的時間,穩定時間越短,說明面團越不耐揉,面筋網絡越容易被破壞。從4可以看出,壟作顯著提高了面團的穩定時間,說明壟作改善了面筋網絡結構,提高了其耐揉性。
面團斷裂時間是指從揉面開始到譜帶中線從500BU下降30BU所需的時間(min),斷裂時間越長說明面粉的加工品質越好。從4可以看出,壟作對斷裂時間的影響不顯著。
公差指數指譜帶達峰值后5min,譜帶中線自500BU下降的距離,反映了面團的耐揉性。該值越小,說明面團的耐揉性越好。由4可以看出,壟作使公差指數顯著降低,提高了面團的耐揉性。拉伸面積和拉伸比例是反映面粉拉伸特性的主要指標。拉伸面積反映面團的強度,而拉伸比例示抗拉伸強度;拉伸比值小,則面團的阻抗力小,延展性大,即彈性小,流動性大;比值大則相反。
由5分析可知,壟作明顯增大了面團的拉伸曲線面積,提高了拉伸阻力,延伸度明顯增強,不同耕作方式下,拉伸比例間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壟作使面團的拉伸比例增大。分析結果明,壟作可以明顯改善面團的拉伸特性,對面粉加工品質的改善具有明顯的正效應。
